公司动态

当前位置:首页 > 公司动态 > 滋黔润民水欢歌——新中国成立以来贵州水利铸铁闸门建设发展回眸

滋黔润民水欢歌——新中国成立以来贵州水利铸铁闸门建设发展回眸

时间:19-08-31 18:15 来源:http://www.zhutiezhamen.cn/a/323.html
摘要:6月25日,省委副书记、省长、省总河长谌贻琴(右一)巡查乌江河长制落实及水环境综合治理工作。(贵州日 ......

6月25日,省委副书记、省长、省总河长谌贻琴(右一)巡查乌江河长制落实及水环境综合治理工作。(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张丽  摄)

小康之道 治水兴黔大提速    2018年1月28日,黔中水利闸门枢纽工程正式实现向贵阳市通水,标志着该工程正式发挥效益,承载贵州水利人65年的“黔中水梦”正式变成现实,黔中地区从此不再喊“渴”。    “十二五”以来的8年多时间,是贵州水利建设历史以来最为精彩的篇章。    2011年,这是贵州水利历史上的关键之年,这一年,中央1号文件聚焦水利,省委、省政府抢抓机遇,提出举全省之力破解工程性缺水难题,同年7月,国务院批复了《贵州省水利建设生态建设石漠化治理综合规划》,这是贵州首个国家级层面的综合规划。一系列的政策红利和规划蓝图,开启了贵州水利改革发展的新篇章。    2013年,启动水利建设“三大会战”和小康水行动计划,贵州目前在建的最大的水利工程——夹岩水利枢纽工程开工。2014年,全面启动水行政管理、水利投融资管理等8个方面19个专题的体制改革行动。2015年,马岭水利枢纽工程宣布开工建设,贵州水利建设“三年行动计划”正式拉开帷幕。2016年,黄家湾水利枢纽工程开工;贵州提出“市州有大型水库、县县有中型水库、乡乡有稳定供水水源”战略。2017年,贵州出台《贵州省全面推行河长制总体工作方案》,在全国率先建立从省到村五级河长制和从省到乡四级“双总河长”。2018年5月,贵州实现全域零网箱;6月,贵州宣布全面建立河长制,全省4697条河设河长22755名;7月,贵州省启动全面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攻坚决战行动。2019年1月,凤山水利枢纽工程开工;5月,《贵州省河道条例》正式施行……    “十二五”以来的8年多时间,贵州水利几乎年年有大事、年年有喜事。可以说,这一时期是贵州水利历史以来投入资金最大、建设速度最快、改革力度最强、生态治理最好、群众受益最多的时期。    ——穷省也要干大水利。贵州水利落后,核心是缺工程,根源是缺资金。为破题贵州缺水困局,助力脱贫攻坚和同步小康,贵州在积极争取中央支持的基础上,一方面加大各级公共财政水利投入;另一方面,成立省市县三级融资平台,用活财政金融政策,创新投融资品牌,同时,通过各种手段广泛吸纳社会资金投入水利建设。“十二五”以来,全省投入水利建设资金达2495.83亿元,年均投入293.62亿元。其中2015年以来,连续四年投入超过300亿元,位居全国前列。    ——水源工程加速推进。在地方财力有限的情况下,各级想方设法抓紧抓早水利前期工作,一大批水源工程获批开工。值得一提的是,在国家“十三五”水利规划中,贵州14座大型水库、96座中型水库“入盘”,分别占全国大、中型水库规划总数的17%、14%,排名全国第一。“十二五”以来,全省开工建设了379座(大型4座、中型106座、小型269座)骨干水源工程,总库容48.58亿立方米。特别是“十三五”以来,我省平均每年开工骨干水源工程60座以上,居全国首位。截至今年6月,全省水利工程供水能力已达122.9亿立方米。

2017年9月30日下午2点10分,贵州夹岩水利枢纽工程截流成功。( 杨良强  摄)

——民生水利普惠群众。贵州在加快推进骨干水源工程建设的同时,全面推进各项民生水利建设,让人民群众真切感受水利改革发展带来的福利。“十二五”以来,全省新增农田灌溉1066万亩,有效保证了我省粮食和相关产业增产增收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实现全覆盖,农村群众和边远学校师生饮水安全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。新增农村水电装机69.9万千瓦,治理病险水库1176座,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.96万平方公里,319条江河得到治理。城市防洪功能和水景观全面升级,现代化的水旱灾害防御体系全面建立,应对水旱自然灾害能力全面提升。    ——水利改革破茧成蝶。“十二五”以来的水利大提速,改革无疑是重要的助推器。自2014年全面启动8个方面19个专题的水利改革行动以来,制约水利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逐个破题,全省水利从此焕发生机与活力,多项改革成果走在全国前列。省级水行政管理权力从219项减少到25项,其中行政许可事项从43项减少到5项。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提前全国三年完成任务。水务一体化实现市县两级全覆盖。基层水利管理走向以片区或流域为单元的条块结合管理。水利工程建设管理、质量与安全监管模式取得突破,水利建设市场更加规范和开放。    ——生态之路治水为基。贵州坚持走生态优先之路,坚持把治水作为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的重要抓手。在全面推行河(湖)长制工作上,在全国率先建立起从省到村五级河长制,首创从省到乡四级“双总河长”,独创“四大班子人人当河长”,全省4697条河流设五级河(湖)长22755名,凡是老百姓叫得出名字、有常流水的河流都有河长负责。“五级河长大巡河”“百千万清河行动”“零网箱生态鱼”等成为全国河湖治理的创新经验,2018年贵州河(湖)长制工作获国务院表彰激励。建立起全省“三条红线”和控制指标、实时监控、考核评估“三个体系”框架,完成3个国家级水生态文明城市试点、12个省级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任务,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,连续四年进入全国第一梯队。    ——脱贫攻坚水利先行。贵州是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,特别是“十二五”以来,贵州在全力推进水利建设助力脱贫攻坚进程中,在规划布局、项目安排、资金保障等方面优先保障贫困地区,贫困地区省级水利投入占比超过80%。为尽快解决农村群众“饮水不愁”的问题,我省于2018年7月启动全面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攻坚决战行动,目前已基本实现饮水安全工程全覆盖,正在进入最后的查缺补漏阶段。此外,省水利厅选派了一批又一批的精兵强将,驻扎对口帮扶点,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,带领群众决战脱贫攻坚。     伴随新中国的奋进历程,贵州水利人始终不忘初心、牢记使命,自觉秉承“忠诚、干净、担当、科学、求实、创新”的水利精神,苦干实干、大干快干,竭尽全力为贵州水利建设破题解难、添砖加瓦,贵州水利事业一路高歌猛进,黔山大地处处流水欢腾,在百姓富生态美的多彩贵州画卷中水色耀眼。

此文将在《当代贵州》2019年第31期刊发

王伟康

作者单位 贵州省水利新闻宣传中心


联系我们
Contact
联系我们
我们很想听到您的声音

tel1.png

[向上]
cache
Processed in 0.023425 Second.